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

    发表时间: 2024年12月20日


    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

    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校20245月获海南省科技厅(琼科〔202490 号)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平台,该平台面向人工智能(AI)及5G+物联网(IoT)等主体场景,构建以创新成果为导向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,聚焦于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的研发、应用推广、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,是实现转移转化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,致力于推动智慧物联网产业的创新与发展,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  图1_20250409200524A347.png

    1 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场景全图

    一、发展定位

    (一)技术研发与创新

    研究中心作为海南省人工智能+物联网技术(AIoT)的前沿阵地,承担着物联网创新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。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,结合海南自贸港实际情况,开展AIoT技术研发与创新,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,并积极参与国内外物联网技术交流和合作,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。

    图2_20250409200627A350.jpg

    2 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模式

    (二)产业孵化与培育

    中心致力于物联网产业的孵化与培育,通过提供技术支持、资金扶持、市场推广对接等服务,积极与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等合作,以开放的方式联合企业建设实施,攻坚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升级改造,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,为海南形成具有竞争力的AIoT产业集群增能。

     图3_20250409200612A349.jpg

    3 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孵化与培育

    (三)人才培养与培训

    中心重视智慧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,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,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,吸引和培育一批AIoT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团队。不定期开展学术研讨、技术交流、专业培训等活动,提升物联网领域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,推动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。

    (四)应用推广与示范

    研究中心关注AIoT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需求,通过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物联网应用方案,推动AIoT技术在农业、林业、医疗、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。同时,负责建设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,为各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和模式,促进AIoT技术的普及和推广。

    二、研究方向

    研究中心聚焦于海南省热带农业、智慧海洋与智慧城市领域,采用多元研究方法,设计实证分析与实验,旨在揭示技术应用成效。在深入分析结果基础上,讨论并比较其优势与挑战,最终提出促进海南省智慧化转型的策略建议,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。

    结合海南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特点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,推动海南在智慧农业、智慧海洋信息、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。

    (一)智慧农业

    1.精准农业物联网技术:利用物联网、传感器、数据采集和云计算等技术,构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、传输、处理和应用系统,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、智能灌溉、病虫害预警、作物生长模型等方面的应用,构建精准农业物联网系统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。

    2.智能育种与遗传改良: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加速作物品种的遗传改良进程,实现智能选种、育种周期缩短及优良性状精准传递,推动海南热带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。

    3.数字孪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:通过构建农业生产的数字孪生模型,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。数字孪生模型集成了土壤、气候、作物生长等多维度数据,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和管理策略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
     图4_20250409200640A352.png

    4 海南省热带智慧农业研究

    (二)数字生态

    1.生态系统数字化建模:利用物联网、遥感等技术对热带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建模,包括植物、动物、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,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

    2.生态监测与预警:通过遥感、数字孪生模型,实时监测热带生态的生态状况,如生物多样性变化、病虫害发生等,并提前预警潜在风险。

    3.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:利用算力和数字孪生技术,对热带生态的资源利用进行模拟和优化,制定可持续利用策略,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。

    4.智慧巡护与保护:结合无人机、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,构建智慧巡护系统,对巡护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,提高巡护效率和保护效果。

     图5_20250409200650A353.png

    5 海南省热带雨林研究

    (三)智慧城市

    1.城市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持: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智能感知网络,收集城市交通、公共安全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时数据,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提升城市治理水平。

    2.智慧能源管理系统: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,实现能源生产、传输、分配和消费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。

    3.智慧社区与公共服务: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,包括智能安防、智能家居、智慧医疗、智慧养老等领域,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。

    4.智慧交通与海洋运输:结合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,优化海洋运输路线和港口作业流程,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。

    图6_20250409200701A354.png

    6 智慧城市研究

    三、建设规划

    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将集研究、教学、培训、研发和推广等功能于一体,搭建人工智能+新一代物联网综合研究平台,实施智慧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创新、高端智能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,形成企业技术孵化和智能物联网领域内的 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一体化省级科研创新平台。

    (一)组建模式

    研究中心在省科技厅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,举全校之力,根据工作需要,中心下设算力服务中心、研究中心、产学研合作中心、知识产权中心、推广中心,成立专门学术委员会,由中心技术专家和外聘知名行业专家组成,负责为中心的研发工作提供项目论证和技术支持保障。以人工智能+新一代物联网技术攻关为主线,以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为中心,以项目为载体,以技术委员会为支持,结合定位设立若干个项目科研小组,以各项目小组为基础创新科研开发和技术体系,全面赋能AIoT技术场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升级。(图7所示)

     图7_20250409200711A355.png

    7 中心组织机构图

    同时,研究中心与全球技术领先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,聘请企业P级以上的技术人员兼任中心骨干,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“双师型”人才团队,实现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管理,建立区域共建共享机制,实现师资和技术人员的校企互聘互用,满足人工智能、新一代物联网相关领域科学研究、技能训练、技术创新、社会服务等需求,有效助力智慧海南和南海信息化建设。

    (二)场地建设

    中心建设集中在10栋一楼,在原有的人工智能实训室、VR 虚拟仿真实训室、物联网传感技术实训室、数字媒体实训实训室、网络通信基础实训室、深度学习工作站等基础上,通过新建、改扩建、校企共建、共建共享的方式完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建设,新建鸿蒙万物互联实验实训室(101)、算力服务中心(103)、计算机视觉实验实训室(104)、数字化智能展示与交互平台(大厅)、和知识产权中心(107),升级改造数字媒体为数字孪生实验室(105)和研究中心(106),建成总面积约400平米、可同时容纳80人研究的具有海南省特色的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(图8所示)

    图8_20250409200719A356.png 

    8  海南省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架构图

    1.算力服务中心位于10103,主要用于提供计算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,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,同时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服务。

    2.鸿蒙万物互联实验实训室:位于10101,主要用于开展物联网基础方面的实验和实训。

    3.计算机视觉实验实训室:位于10104,主要用于开展智慧物联网视觉场景项目化实验和实训。

    4.知识产权中心:位于10107,主要用于开展专利、软著、项目产权方面的产权申报和服务。

    5.数字媒体和数字孪生实验室:位于10105,主要用于数字媒体实训和数字孪生实验。

    6.研究中心位于10106,研究中心的主要办公场所,主要用于研究人员办公。

    (截止更新20241218日)

浏览量: 55